第2578章人心世道-《诡三国》


    第(1/3)页

    长安。

    恩科考试。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考试,考试制度,或者叫做『科举』,也渐渐的不像是之前简陋的模样,而是多了一些守则和规矩,越来越像是那么一回事了。

    说起来,斐潜推行的『科举』制度,虽说已经施行了一段时间,但是还没有到一个非常完善的程度,就像是这考试的频率,也是不是完全固定的,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动。

    这一次青龙寺大论,来的学子多了,就顺势开恩科。

    就像是后世的三大名言之一,『反正来都来了……』

    在科举盛行的封建王朝之中,在宋代之时,劝学篇当中的那几句,成为了很多学子的座右铭,『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但是这个形容科举的诗词,有问题。

    这首诗,是赵恒所写。

    赵恒,则是宋朝的第三个皇帝。

    这家伙么……

    赵恒既非太宗的长子,也不是皇后所生,原本是轮不上他继位的。但其长兄赵元佐因叔父赵廷美之死发疯、二哥赵元僖无疾暴死,他才有幸成为太子。当然,皇宫之内的龌龊事情,谁也不敢说究竟有多少,但是赵恒的『澶渊之盟』确实是导致宋朝窝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澶渊之盟是赵恒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却变成了求和的结果,具体原因么,不是不能打,而是不愿意打……

    对宋而言,一方面幽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输金纳绢以求辽朝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索取,以金钱换取和平。对辽国而言,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

    为了在军事上的竭力忍让,以文御武的策略能够顺利执行,赵恒在科举上倒是尽力鼓吹,劝学诗就是一篇彻头彻尾的『皇家广告』。赵恒通过这个诗篇,描绘出鱼跃龙门之后的一夜暴富,美人投怀,大权在握的种种美景,堪称是宋代第一『爽文』。

    赵恒这么写,就是在诱惑学子,大肆宣传他们家的科举,为的就是让天下读书人都为他们家的科举而疯狂。

    倒不是说这形容科举的『爽文』究竟有怎么不好,但是因为死读书而导致头脑简单化的家伙,将这大宋第一爽文死死记住了,成为了他们心中的执念,一旦这些家伙当官,第一件事就是利用手中的权柄,为自己搞票子,柰子,车子……

    那么大宋还能有什么好?

    广告毕竟是广告,光故着夸大疗效,却忘记了其实原本就是普通的酒水,而不是包治百病的仙丹妙药。

    就像是考试不是目的,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才是目的一样,读书也不应该就仅仅是为了票子柰子车子……

    有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文场之上的搏杀,何尝不是如此呢?

    长期的压抑,心中的执念,最终一朝得以释放,范进中举的丑态便是可见一斑。

    上梁不正下梁歪,终究导致了下梁歪。

    那些杀出重围的幸运儿,哪个不是付出了及其沉重的代价呢?

    他们从一个小小蒙童,寒窗苦读后,参加层层淘汰率惊人的考试,想要最终考中进士,平均需要三十年时间。

    三十年啊,足以让一个奶声奶气的稚子,变成胡子拉碴的猥琐大叔,人生中最美好、最宝贵的少年、青年时代,就这样蹉跎而过,代价不可谓不沉重。

    这种沉重,又一代代的压在了学子身上。

    前期饥渴,后期补偿的疯狂,也就越发的明显,而这种突然暴富起来的幸存者偏差,又会刺激下一批的学子疯狂的投入到这个巨大的旋涡当中……

    斐潜想要『科举』这副药的疗效,但是又要明确的杜绝其中的副作用,就不得不小心谨慎,不过分的吹嘘科举的疗效,同时开辟出除了文学士之外的晋升通道,以免众人都挤在一个独木桥上,最终不可避免的形成相互踩踏的情况出现。

    三个独木桥,再加上一个荆棘路,怎么也会比后世的封建王朝要好一些罢?

    但是即便如此,因为大汉当下实际上各地郡县的晋升空间几乎为零,地方太守的私人征募根本无法得到中央朝廷的认可,所以这一次的恩科试,参考的人数也大大的超出了斐潜的预计。

    同时,斐潜也没想到,这一次的恩科考试,便是出现了新问题。

    之前的一些老问题,其实都在解决。

    比如住宿。

    这一次来参加青龙寺大论的学子有很多,这些学子大部分都是各地的士族子弟,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随从,平日里面分散在各个陵邑之中,去青龙寺的时候也不是同进同退,并且几场大的辩论和宣讲的时候,都有斐潜预先派遣的兵卒来维护秩序,所以在住宿和出行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但是其他新问题便是又多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