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三章 关外算关中-《诡三国》


    第(3/3)页

    “唯。”贾诩应下。

    斐潜点点头,然后转头望向城外,说道:“关中的变化,文和也是知道了?”

    贾诩沉默片刻,微微拱了拱手,说道:“知道了。”

    “那……你怎么看?”斐潜慢悠悠的问道。

    “胜负各半吧。”贾诩说道,“现在已经不是兵势之争了,而是朝堂之争,从双方的情况来分析,各有优劣,就看谁能发挥自己的优势,遏制对方的优势了……”

    斐潜微微敲着城墙上的红砖,说道:“文和已经不看好西凉这一方了?”各半,已经是表示只有两方相争了,贾诩似乎已经将西凉排除在外了。

    “……”贾诩沉默了一会儿,低低的叹了一口气,“兵心已散,各行其是,已经是一盘散沙,难有作为。”

    “若是文和依旧在西凉之侧,”斐潜偏过头,看着贾诩说道,“是否会有所不同?”

    斐潜并非问贾诩是不是在西凉的一侧有没有什么办法来挽救乾坤,而是在试探贾诩面对西凉如今的现状,是否还会有些别样的情绪。

    不过这个并没有什么部不对的地方,毕竟人之常情,如果是一件非常在意的事情,往往就会牵肠挂肚,只不过如果贾诩有所表现的话,那么凡是牵扯到西凉这一块的事务,贾诩所说的话,斐潜就需要特别关注,进行甄别了。

    贾诩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道:“关中西凉已颓,非人力所能挽回。”

    贾诩话里的微妙意思,斐潜也明白。

    原本西凉势力当中,最能团结起来的,便是董卓留下的这一块,毕竟多少有些同衣同袍的情谊,然而马腾韩遂等则完全是属于来关中捞便宜的,原本就不怎么能合到一起去,现在加上李傕和马腾翻脸,导致这两方的西凉兵就更不可能再次携手合作了。

    董卓留下来的这一批西凉兵校,也就仅剩一个李傕,而从武威而来的韩遂马腾一方同样也是损失不少,丧失了进取之心。

    作为贾诩,一个生长在西凉的人,对于当下的关中西凉现状,说一点感觉都没有,那也是不现实的事情,因此贾诩也没有过多的进行掩饰。

    当然,贾诩说的是关中西凉,并非全数的西凉。

    因为实际上西凉很大,而不管是董卓还是韩遂,都是西凉的这些人推选出来的领头人而已,对于西凉的这些汉化进程相对比较大的羌族人来说,投靠或者是推选一个汉人作为统帅,似乎也是一种默认的形式。

    斐潜点点头,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文和,此时多半杨公亦进长安,京都朝堂纷乱变幻,你怎么看的?”

    对于西凉兵势,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斐潜也是同样认为不可能再掀起什么风浪了。虽然说西凉兵依旧还有数量不少的骑兵,看起来似乎还有一些力量,其实仔细想想,也不见得能有多少作为了。

    骑兵千里转战,奔袭侵扰,看起来似乎很牛,但是实际上不管是兵卒体力还是战马耐力,都是需要一个强硬的后援支持。初期骑兵的战斗很强,但是越拖到后期,如果在不良的后援条件下,反倒是步卒这一块的耐力会更强一些,毕竟战马的粮草消耗比一般的三个人加起来都多些。

    更何况千里奔袭,随军带的粮草也不可能太多,一旦断粮,兵卒的体力下降是一回事,战马的耐力和战斗力下降的才更快。因此只要是固守的步卒不乱了阵脚,一般来说骑兵也很难仅仅凭着自己去攻城拔寨。

    以前的斐潜还能依据历史上的经验进行判断,可是现在历史变了,杨彪和种劭他们之间的力量对比,他们在朝堂之上的对决,这些东西在历史当中完全没有,至少在斐潜印象当中的是完全没有什么印象的。

    人和人之间是经常有阴谋,但是想现在这个情况下,更多的则是权谋,实力都是明摆着的,计谋可以一时抢占先机,却不可能一直掌握先机,最后较量的还是硬实力和双方处理危机的智慧。

    贾诩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若是不出意外,杨公当重回朝堂。”

    “为何?”斐潜问道,“杨公有兵将,种公亦有,况且种公权掌尚书台,岂会轻易放手?”

    说实在的,斐潜不想让杨彪掌权,原因自然是摆在明面上的。

    贾诩看了看斐潜,说道:“某有一物,可除君侯之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