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十二字原则-《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第(2/3)页

      除了李未之外,捐款捐物最多的是华为,老任捐了1500万现金和2500万物资,其中他们的通讯设备在抗洪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接下来是金花集团2100万、恩威药业1700万、红桃k1000万、泛海卢志强1000万、东方集团500万等等,李未还在捐赠名单中看到了几位眼下名声不响,后世却广为人知的富豪,比如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和刚刚成立恒大才两年的许家印等。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

      经老也捐了3.3万人民币,虽然数量不多,可他的家产也远不能同这些企业家相比,他捐的这些钱都是从工资里一分一分省出来的,大家说起这件事的时候脸上也都满是敬意。

      简短的表彰仪式结束之后,经老又讲起了工商联能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做些什么,比如号召工商联旗下的企业优先选择在受灾严重的几个地方建设新厂、招工,帮助当地人解决生计的问题,比如对生产灾后重建急需物资的企业提供帮助,让他们能尽快生产出更多产品以满足灾区所需等等,而工商联也会对这些企业提供一些帮助,让他们能尽快付诸实施。

      在京城的这几天,李未的电话就几乎没有断过,许多来京城开会的地方领导都专门打来电话,感谢惠农在此次灾情中对他们的帮助,并邀请李未去他们那里建设新厂、收购当地企业,惠农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今后他们继续扩张就要方便多了,而且不光是当地领导,普通老百姓也会优先选择惠农的产品,因为他们受灾的时候,吃的都是惠农的方便面、火腿肠,喝的都是惠农的矿泉水。

      不少人在电话里都再三邀请李未去吃饭,好在饭桌上感谢他,李未都以工商联会议忙碌为理由拒绝了。

      这天刚从工商联出来,正准备回去呢,一个意外的电话打乱了李未的安排,他面目严肃地不停回应,“好......是......是.......”

      等挂了电话,几名工作人员便出现在他面前,向他出示了证件,确认无误后李未上了他们的车,一路向京城最神秘的那个地方驶去,见面之后的事儿不能细说,反正就是表扬李未在抗洪救灾中的贡献,然后询问了一番关于农业方面的意见,李未再次提出了设立农业保险等帮助农民以及农业从业者降低风险的方法,这种事情当然不可能马上表态,不过能让他知道这件事李未已经很满足了。

    
  工商联的事情处理结束,李未又去和中粮聊了聊乳业以及xj的农业开发项目,这两个项目进度都很不错,虽然东北遭遇了水灾,对完达山总部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由于惠农和中粮在内蒙、xj、河北等省份拿下了多个草场、新建了多家工厂,其中不少已经开始生产销售,同时也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营销推广,现在完达山这个牌子已经开始走出东北,大有赶上尹利的趋势。

      此时尹利内部,牛根生和郑俊怀的矛盾已经到达顶点,郑俊怀收回了牛根生的权力,让他去北大进修,牛根生的亲信也受到了一定打压,准备多时的完达山马上出手挖人,此时牛根生还没有萌生创业的想法,所以他那些亲信也没有其它合适的去处,于是不少人都选择了跳槽到完达山。

      这些人极大地填补了完达山的人才短板,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很快就成为各个分公司的骨干管理人员,并利用自己此前的人脉关系,帮助完达山的牛奶、冰激凌迅速占据多个市场,对尹利的地位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中粮的高层在为完达山的进步而兴奋不已,李未则想的更远一些,牛根生能够创办蒙牛,除了自己的经验、人脉和能力之外,还和他在尹利时候笼络了一批得力下属有脱不开的关系,在他决定创业之后,这些人马迅速集中到他身边,组成了蒙牛最早的骨干团队,现如今这些人大多都被挖到了完达山,牛根生再想创业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但是也得以防万一,这些人毕竟大多都是被牛根生一手提拔起来的,对牛根生很是信任,牛根生明年就会开始创业,短短一年时间还无法让这些人全部对完达山产生归属感,所以李未决定从两方面入手开始准备,首先安排人和牛根生接触,看看能不能把他也挖过来,尹利现在的成绩和蒙牛日后的成功都说明了他的能力,他要是肯过来的话,就是完达山最合适的掌舵者,当然,李未也会做好监督工作,绝对不能让三聚氰胺的悲剧重演。

      另一方面安排公司的法务和这批新入职的员工签署了竞业协议,完达山会多给他们一些报酬,换取他们在离开完达山后一段时间不能从事和牛奶相关的工作,如此以来就算牛根生拉拢,法律也不允许他们去给牛根生帮忙,要打官司的话大可以试试,不信他们能赢得了惠农和中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