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一节 鹰扬惧(1)-《我要做门阀》


    第(3/3)页

    所以,天子微微的转动了一下自己御座上的龙头,然后扶着御座起身,道:“卿等所言,朕已知之!”

    “只是……”他拿起在御案上摆着的那份奏疏,道:“朕还是觉得张子重所言,更有道理一些……”

    “先王之治法也,为子孙法,故圣人之用政,不谋一时,而谋万世,于是尧以孝,舜以德,而禹以功……”他轻声道:“朕安能遗乱于子孙?此朕之所不为也!”

    “至于夷狄之俗?”这位陛下笑了起来:“朕不是天天听诸位博士先生言:德之至,则无不可教者,故有君子之居,则乡邻为亲……”

    “往诸部遣博士先生,以教其民,以化其风,三五年之中,不就可以有所功成了吗?”

    群臣听着,楞了。

    因为他们不知道,天子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忽然发力?

    今天的重点,难道不是鹰杨将军私罢两太守一郡尉,有违朝廷制度,有悖国家法度吗?

    怎么就给天子绕到夷狄的问题上了?

    但这个问题也很重要!

    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其实河西诸藩编户不编户,问题不大,要头疼的也该是大鸿胪,与其他人没有太大干系。

    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个事情,一旦叫那张子重做成了。

    那么河西诸部,包括人丁数万的浑邪,战力彪悍的辉渠,还是谷羌、渠羌等部,恐怕都会成为那个张子重的死忠、铁杆。

    其若得此臂助,就将再难制衡。

    等他回朝的那天,所有人,包括他们的亲朋故旧子弟,都将活在那位鹰杨将军的阴影下,仰其鼻息而活。

    更关键的是,这位鹰杨将军,自出仕以来,就以睚眦必报,果决明断闻名。

    其杀人盈野,尤其不惮杀大臣贵族。

    而且喜欢连锅端!

    谁要犯在他手上,几乎没有私情可询。

    故而,没有人愿意看到那位回归。

    特别是在未来的三五年到十年间,这个朝堂上就没有人想看到那位鹰杨将军回朝主事。

    所有人,包括那位鹰杨将军的‘友人’‘故旧’们,都是如此。

    没办法,人家太能干了。

    风头名望也实在太高了!

    一个人就可以将满朝文武吊起来锤。

    本来,很多人都觉得,匈奴可以拖住鹰扬起码十年。

    但现在来看,匈奴人自身都难保,人家一句话就吓得匈奴十万大军止步不前,还能指望那些被其吓破了胆子的匈奴人拖住他多久呢?

    一旦匈奴败亡,西域底定,其挟灭国拓土定疆之不世之功回朝。

    届时,这满朝文武,勋臣列侯,谁能与之争锋?

    所以,为了自己,为了家族,也为了子孙利益。

    这些人不得不联合起来,想方设法,尽可能的将那个恐怖的大人物拖在河西。

    不管用什么办法,无论怎么样,让他在河西别回来,是每一个人的心声。

    故而,思虑片刻后,丞相刘屈就果断的拜道:“陛下所言,圣明无过,只是臣愚钝,以为诸部未必愿意编户齐民……”

    “若万一诸部贵人不愿,而鹰扬强为之,引出乱子,败坏局势,如何是好?”

    “简单!”天子笑着道:“朕会让张子重立军令状,出了乱子,朕拿他是问……”

    群臣闻言,有些哑口无言,但却又觉得理所当然。

    因为,那位鹰杨将军最爱做的就是立军令状了。

    只是麻烦的是那位从第一次立军令状开始,每一次都超额完成了他的任务。

    这让群臣有些一拳打在泥水里的感觉,难受的紧。

    刘屈正欲再言,这时候,殿外忽然传来了一个声音:“孙臣进求见皇祖父大人!”

    群臣闻之,纷纷心惊。

    李广利更是暗叹一声:“太孙竟来的如此之快?!”

    天子则微微一笑,道:“太孙来的正好,朕正欲招之!”

    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教育机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