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翌日一早,张越就入宫拜见天子,将自己的计划,对这位陛下说了。 天子一听,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 “重甲骑兵?” “爱卿的想法,真是天马行空啊!” 只是,旋即,他就有些失落的道:“只是恐怕没有任何战马可以载得动卿所描述的这种骑兵呀!” 目前的汉军骑兵,身高普遍在七尺五寸以上,精锐者身高超过八尺,体重七十公斤以上。 若再算上一套全身铁甲,起码重二十公斤。 一柄马槊或者斩马剑的重量,恐怕也差不多能接近这个数字。 什么样的战马能驼得动一百二十公斤的骑兵? 怕是压都能压扁了! 就算能驼动,也没有意义啊。 带着这么重的负担,战马脆弱的马蹄很容易受伤。 而马蹄受伤感染,是目前汉室战马折损的最大原因。 几乎有超过七成折损战马是死于伤口感染。 这位陛下,可并不是不知兵,不懂军事的帝王。 事实上,他除了没有真正指挥过作战,军事理论功底相当的深厚! 卫青的河南战役,霍去病的河西战役以及漠北决战,都是他制定的方略。 故而,他很清楚,目前的汉匈战争,两国骑兵其实在非作战时刻,都是下马步行,牵着战马行军的。 这样做是为了节省马力,保护战马。 毕竟,战马又不是坦克。 哪怕是坦克,也需要柴油才能跑的起来。 马这种生物,虽然耐力很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马种,耐力很强。 但耐力再强的马,也终究只是马。 耐力是所有马种的短板。 事实上,哪怕是现在汉军公认最好用的乌孙马,一天也有一半时间用于进食或者休息。 普遍意义上的骑兵作战,一般是一人双马。 一匹战马,一匹驮马。 战马在非作战时,牵着走,而驮马则运载军械物资,跟随军队行动。 只有当临敌或者需要大范围机动时,骑兵才会真正的高速运动起来。 而在非作战的时候,其实骑兵的行军速度,甚至还不如步兵。 所以,天子立刻就敏锐的察觉到了,这种重甲骑兵的弊端。 不仅仅因为太重了。 更因为其军械太重了,所以,过去流行的一人双马模式恐怕也难以满足它的需求。 说不定需要一人一三马。 一匹战马,两匹驮马。 或者,每一个作战校尉骑兵,需要配备一整支的协同步兵,以保护运载着军械的武刚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