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它既是垄断者,也是规则的制定者,还是制度的捍卫者。 它的最终形态,将是米帝的国税局加中国发改委。 只是想着这样的一个怪物的模样,就足以让人战栗! “侍中……”桑钧起身,走到张越面前,低声问道:“有一个事情,下官不知道该不该说……” “说!”张越看着他。 “是这样的……”桑钧整理了一下措辞,然后道:“自侍中下令,给与新丰民众官假农具以来,工商署共计审核批准了一千七百余宗大小假民农具的申请……” “加上新丰百姓自费购买、地主士绅申购等等,如今新丰的曲辕犁与耧车、水车基本已经满足,即使有需求,也不会太多了……” “而邻近数县,来求购者虽多,但许多人都因价格等问题,只能望而兴叹……” “而工坊园之中,却在不断生产和制造着种种农具……” “这……”桑钧看着张越欲言又止。 张越看着他,脸上堆满了笑容。 新丰工坊园内的工坊,随着技术的熟练和完善,产量迅速增加,这是事实。 产量增加后,大量农具渐渐积压,也是事实。 但是…… 能积压多少呢? 以张越所知,现在,几乎大半个关中的地主豪强贵族,都在工商署大量下订单,订购包括曲辕犁、耧车、水车在内的种种新式农具。 甚至就连传统的杷、锄、铲、镰刀等农具的订单也是源源不断,以至于工坊园内的大部分工坊从天亮到日暮,一直在生产,才将将勉强能够做到满足市场需要。 而越来越多的人,却还在不断向新丰涌来,求购农具。 原因很简单——工坊园的规模化与分工合作模式,将各种农具的成本大大降低。 加上少府的指导,质量不断提高。 现在,在新丰一把优质铁锄的官方售价,只有市场上的七成,甚至低于很多民间铁匠的制造成本。 在新丰工坊园扩大后,剧烈的冲击波,就已经波及了周围数县的个体工匠,让他们的产品几乎卖不出去。 他们唯一的出路,只有来工坊园工作! 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新丰工坊园制造的简单农具的成本,很可能会再次降低,特别是若常闻那边的事情成了。 很可能,新丰的制造成本,只有别人的一半。 换而言之,到那个时候,哪怕新丰工商署以其他人的成本价向天下倾销自己的产品,也能有得赚! 这种可怕的冲击,将很可能直接摧毁和打垮民间的个体铁匠、木匠,迫使他们改行或者来新丰。 所以呢,桑钧的话,另有意思。 特别是他提到了‘邻近数县’这个关键词。 毋庸置疑,桑钧很可能盯上的是新丰附近那几个县的市场。 他想要将这几个月也吞进肚子里,可以让他去那些地方也搞官假农具。 以做到占领和控制市场! 毕竟,锄头、镰刀,能卖几个钱? 卖上一千把镰刀,可能价格也没有一台水车值钱。 而普通人,买不起水车、曲辕犁和耧车这种昂贵的新式农具。 只有在新丰县县衙主导的官假农具政策之下,老百姓才有能力和资格,通过官府低息贷款,购买到这些宝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