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 孔子为何将这首男女情爱之诗放在诗经起首呢? 不止解延年,董越和吕温等人也陷入了深深深思之中。 已故的董仲舒教育过他们——夫子(孔子)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 就如《春秋》之中,起始第一句话:元年春,王正月。 直接为公羊学派提供大一统思想的理论支持和基础。 所以,公羊学派才会无比关心那些‘春秋之中非常可怪异之事’,就寻思着想要从这些记录里找出孔夫子埋下的伏笔和其背后隐藏的莫大含义。 毫不客气的说,要是孔子如今复活,恐怕会发现,他留下的每一个字都被徒子徒孙们翻来覆去的研究。 甚至连错别字,漏字,都成为了无数人争相研究和讨论的重点。 为什么呢?无数的疑问,不绝于耳。 在西方,人类一思考,雅威就笑了。 而在中国,儒生一思考,孔子就哭了。 因为,又有人在想办法曲解和扭曲他的意思了。 此刻,整个世界都是一片寂静。 人人都皱着眉头,思考着张越的问题。 孔子为何要将《关雎》作为诗经首篇?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何等高深莫名的道理? 只是想想,人人都血脉偾张,难以自抑。 甚至有人觉得,若能破解这个问题,得到合理解释,那么大家距离孔子的道路就又近了一些了。 张越却是静静等待了片刻,然后微微理了理衣襟,道:“七八年前,先亡兄讳安,念小子顽劣,欲延请名师教之,乃不惜变卖土地,携小子东行河间,以觅名师……” 说道这里,原主的记忆就不可避免的浮上心头。 那些在河间的日日夜夜,亡兄的委屈和泪水,仿佛就在昨日,就在刚刚,清晰无比,让他感同身受,眼眶也忍不住发红、湿润。 “时至晚春,小子至今记得,当时淫雨霏霏,河间无日不雨,长兄携我住于君子馆外十里之村舍,朝听颂诗,暮闻颂义……” 所有人都只是静静的听着,汉人尤讲节义。 特别是兄弟之情,兄友弟恭的故事总能博得人们好感,更别提张越如今也算功成名就了。 这样一个大人物,讲述亡兄的故事,谁敢打扰? “当时,盘缠将尽,长兄点不起油灯,每日只能早早睡下不能读书……”说到这里,张越的眼角就流下了泪水,不过这是演的。 其时,当初还没有那么惨呢! 还不至于点不起油灯。 但不讲惨一点,如何衬托自己? “吾当时虽然年幼,但也不忍长兄每日为吾这顽劣小子入学之事苦恼,正好当时,有一富商也携子往河间求为门徒,其家富,每夜能燃大烛,而小子所居之室恰好有一个破壁,于是……小子便每夜趁长兄入睡后,捧书简于破壁前,以盗邻室之光而读……” 说到这里,张越就在心里向匡衡先生说了一声对不起,不好意思,将您的典故抄了过来。 但众人听着,却都是感同身受,甚至有些人还流下了眼泪。 没办法,对于文人来说,这种穷人家的孩子,发愤图强,通过种种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从来都是让人感动的。 而张越所说的这个故事,更是无比励志! 古代有苏秦头悬梁,锥刺股,身挂六国相印,名垂青史 今有张子重凿壁偷光! 这简直是本年度最佳心灵鸡汤,甚至可以入选汉家有史以来前十的心灵鸡汤! 就连解延年听着都是莫名感动,羞愧的低下了头。 因为他知道,这个侍中官所说的故事的反派,就是他和他的师门。 虽然,这个事情他可以保证,他的老师甚至君子馆里的主事者,一个都不知道。 因为,每年去君子馆求学的人,数以千计。 除非求学者,才学惊艳绝伦,不然,十之八九都是被婉拒。 只是…… 这个故事与诗经将《关雎》列为篇首有一毛钱关系吗? 第(3/3)页